1984年7月12日凌晨的老山,浓雾重得能拧出水来。窸窸窣窣的声响从山脚往上爬,那不是山间的野物,是上万双军靴碾过草丛——越军四个主力团正猫着腰往中国阵地上摸。这场代号"MB84"的豪赌,押上了越军第二军区副司令黎威密少将的全部家当。
这位在河江前线跟中国军队掰手腕多年的老狐狸,这回玩得有点大。876团和149团扑向772高地和685高地,174团强攻233高地,141团直奔八里河东山。四个团挤在狭窄的山道上,活像早高峰挤地铁的人流,就差没叠罗汉了。黎威密心里门儿清,这地形根本展不开兵力,可他偏要赌一把快的——趁着中国炮兵没反应过来,用人海把山头给淹了。
山里的雾气糊在脸上,前沿潜伏的中国侦察兵只觉得后脖颈发凉。那脚步声密密麻麻的,跟捅了马蜂窝似的,听得人心里直发毛。可他们不知道,越军这出戏的剧本,早被中国情报部门翻得底儿掉。
天刚擦亮,越军的身影刚从雾里冒头,整座山突然就炸了锅。轰隆隆的炮声跟过年放鞭炮似的,可这"鞭炮"要人命啊。中国军队16个炮兵营几百门炮早就瞄好了,炮弹跟长了眼睛似的,专往人堆里钻。662.6高地上的班长后来在日记里写:"炮一响耳朵就聋了,就看下面越军的队形跟被擀面杖碾过的饺子皮似的,哗啦就塌下去一片。"
黎威密这招"人海战术"算是撞枪口上了。在绝对的火力面前,血肉之躯跟纸糊的没两样。打到下午四点,这位少将的嗓子都喊劈了,无线电里就剩一句:"撤!赶紧撤!"三千多号人就这么折在了松毛岭,创了越军单日伤亡纪录。
事后黎威密跟人倒苦水,说这仗压根没法打。他咬定越军高层有内鬼,作战计划早被中国摸得一清二楚。更憋屈的是,河内那帮官老爷净出馊主意,非要他派兵深入中国境内搞袭击,还异想天开要用苏联直升机。黎威密当场就撂了挑子:"要这么干可以,拿国防部红头文件来!"
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。当时越军内部派系斗争跟宫斗剧似的,黎威密属于武元甲那派的。等黎德英上了台,这位老将立马被晾在一边,军事生涯算是到头了。
要说中国这边怎么摸清越军底牌的,那得夸夸昆明军区司令部第三部那帮"听风者"。从5月21号截获越军总参电报开始,这帮搞技术侦察的就没日没夜地忙活。越军调兵遣将的电报,抱怨地形的牢骚,全被他们当拼图一块块凑齐了。等到六月中旬,越军还在集结呢,中国指挥部桌上已经摆着完整的作战方案。
松毛岭这一仗,表面看是炮兵发威,实则是情报战的胜利。黎威密把锅甩给"内鬼",倒也不全是推卸责任。在那种地形下强攻,本来就够悬的,再遇上情报泄露,可不就是往枪口上撞么?
更讽刺的是,越军内部自己先乱了阵脚。前线将领和后方大老爷们互相较劲,派系斗争比打仗还热闹。黎威密这个老行伍,最后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有个越军幸存者后来回忆:"炮弹跟下饺子似的往下掉,我们就像砧板上的肉,等着被剁碎。"
这场仗给后人留了个话头:到底是情报工作太神,还是指挥决策太蠢?当突袭变成明牌,当人海撞上火海,胜负早在开打前就定下了。松毛岭的焦土下面,埋着太多值得琢磨的战争密码。就像老山上的雾,看着轻飘飘的,可压在人身上,比铅块还沉。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
宝尚配资-网上配资炒股平台-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排名-个人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